热门城市
张连起:减税降费加力——帮企业纾困 为民生托底
企帮帮 6340 2020-05-27
继去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减负2.5万亿元,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这是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之举,对稳企业保就业、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9年:减税降费为市场增信心、为创新增动力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普惠性与结构性并举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规模达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
“数字很直观。减税降费释放的红利托住了消费、托住了就业、托住了实体经济,也托住了2019年的经济增长,推动着国民经济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张连起说。
一年里,从个人所得税改革打头阵,到增值税降税率的“主菜”,再到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涓滴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张连起看来,这场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来得及时而准确。“国家在最恰当的时间窗口,推出减税降费这项逆周期调节政策,用税费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政策切实管用,作用立竿见影。”张连起说。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说,2019年最让他铭刻心扉的履职故事就是助力大规模减税降费。这一年,作为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宣讲团成员,他奔波各地为减税降费鼓与呼,他深入企业调研减税成效,收集意见,建言献策。
这些经历让张连起对减税降费的评价既充满理性分析又兼具感性观察。在他看来, 2019年的减税降费从方式上、力度上与过去几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减税从结构性减税转向普惠性减税,政策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对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产生影响。在力度上也超出预期,政策的精准度极高、瞄准性极强,而且“一揽子”政策不仅涉及企业,也包括个人与家庭,是一个全方位的减税降费政策大礼包。
减税降费大礼包的落脚点是“减”,为企业减税费减负担,而着眼点是“增”,为市场增信心、为创新增动力。调研中,一个个鲜活的减税故事让张连起印象深刻。在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因减税降费而获益,科研投入更有底气。在吉林省临江市,硅藻土企业众多。这些公司用减税降费的钱购进了新机器,以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减轻员工工作强度,让员工有更多时间学习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减税降费减的是政府收入,降的是企业成本,稳的是市场预期,增的是发展动能,优的是营商环境,提的是治理能力,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张连起说。
抗击疫情:税费优惠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减轻企业负担、稳外贸扩内需,国家在去年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又出台多批次、阶段性、有针对性的税费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涉及税费多、受益主体广,精准有力助企纾困,推动了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运行,体现了财税政策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张连起表示。
张连起说,他注意到疫情发生以来,多批次的减税降费政策呈现“四个聚焦”:聚焦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聚焦稳外贸扩内需。
一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供应给予税收优惠。允许企业新购置设备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免征增值税。免征有关疫情防治医疗器械产品和药品注册费。
二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对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电影放映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电影等行业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最长由5年延长至8年。各省(区、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免征航空公司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
三是加大鼓励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力度。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等或直接向医院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医用物资等物品,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对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无偿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是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以及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是加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对湖北省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由3%降至1%。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
六是出台扩大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七是完善稳外资稳外贸的税费政策。自2020年3月20日起,将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实施上述政策后,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按名义税率退税的出口产品,全部实现足额退税。阶段性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八是延续实施执行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30年12月31日,并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延续实施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这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阶段性的助企纾困政策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张连起表示。
据税务部门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其中,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减税降费3182亿元,去年政策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4246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出台优惠政策多、落实时间紧,对税务部门的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都提出很高要求。张连起对税务部门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各项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行动力表示肯定。
他建议,对新出台的优惠政策开展跟踪评估,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及时完善、动态调整。对于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可将其中一些惠当前、利长远的阶段性政策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2.5万亿元:助企纾困保民生,发力正当时
“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张连起表示,“稳”是基础,“保”是底线。“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无疑将为企业纾困减负,为“六保”工作添力加油。
张连起说,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的冲击仍未完全见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全社会提供了数量最多、种类最广的就业岗位。因此,要把“助企纾困、惠企利民”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发力点。
要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纾困和发展。现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活下去的困难,要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进一步出台有温度、有力度、阶段性的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中小企业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稳住中小企业,对稳定就业至关重要。”张连起说。
他表示,要通过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延长前期出台的部分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期限。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减半收费,将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张连起建议,以工资基数2%计提的工会经费,至少应降低1个百分点;取消以增值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养老金分别按企业、个人工资实发数8%的额度缴纳;鼓励各地政府开展消费券的创新实践,以更加精准、更有力度、更加管用的方式,促进消费回升。
“要把减税降费红利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对小微企业精准扶持、定向纾困。小微活,企业活,就业多。这既是保就业,也是保民生,更是保市场主体。”张连起说。